“5月病”是什么,心理暗示还是真的患病?
朝迎旭日升,夜看月亮明。关注微信日知新(微信号:rzx365),体惊喜情,精经常事,养平常心,做寻常人。喜欢,就关注一下。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。
神州日知 小芳
每年春夏之交,经常会听一个词——“5月病”。
简单说,5月病,就是在春夏之交的5月份,因理想期许和现实差距,还有人际关系也没有达到预定状态,而产生的厌倦易疲乏的情绪问题。
这种病在日本上班族中比较普遍。主要症状为心情压抑、焦虑、兴趣丧失、精力不足、悲观失望、自我评价过低等,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。
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。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,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。
那么,“5月病”到底是一种疾病?还是一种心理暗示呢?
“5月病”这个词,最早起源于日本。在日本,新财年、新学年等新的周期的开始都在春夏之交。
这时,新人或新生进入公司或学校后,工作、学习刚刚1个月就迎来日本黄金周假期,假期结束后之前的那股的新鲜劲儿已然消失,最初设立的目标没法立即实现,导致心里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,由此产生厌倦、疲劳的情绪问题。
具体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,失眠,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,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,反应迟钝或敏感等。
5月病作为一个词条第一次出现在《现代用语基础知识》上是在1969年。
但在此之前,在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小圈子里已经广为流传,它首次出现在日本战后出生的那代人身上。
但是,奇怪的是,到了70年代中期,"5月病"忽然从日本大学校园里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与之不同的,一种名为"学生无精打采合并症"的症状。
它指的是学生们考入大学以后,根本无心学习,甚至对玩也不感兴趣,整日里无所事事,萎靡不振。
"学生无精打采合并症"的患者处事消极,这一点正是"精神分裂症"的重要特征。
因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无精打采,只知道发呆的症状。
对精神分裂症型人来说,"他人"才是万事万物的主宰,他们可不相信什么"有志者事竟成",而是觉得自己的努力根本改变不了什么,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力气。
总之,他们的支持力量来自周围环境,而非他们的内心。
日本从70年代后半期开始,日本人的个性之所以会向精神分裂症型的方向发展,还跟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系,那时正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。
要知道,如果整个社会都比较贫困的话,那么个人就必须拼搏才能取得成功。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,提升自我的价值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。
所以,老一辈的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咬紧牙根,奋力拼搏了一把。
总体来说,因为那个年代的特点是谁拼了,谁就能上去,所以"躁狂五月病型"个性才成了社会的主流。
但等到社会富足了以后,人们即便不努力拼搏,也能保证衣食无忧。只要跟周围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就可以生活得很幸福。
况且当时的国家政策也决定了"多劳者并不能多得",就算你创业成功,赚到了大笔的钱,也拿不到手,一下子就被国家当税款给抽走了。
但在政界和演艺界,那些二世祖、三世祖们,他们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才华,只不过仗着父辈的名声就可以坐享其成,财富、地位得来全不费功夫。
平民出身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与他们一较高下。 所以,渐渐地人们不愿意再去努力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。与其辛辛苦苦地与人竞争,还不如各安天命,知足常乐呢。
泡沫经济的破灭告诉人们"命运是不可战胜的" ,因此,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,年轻人的个性特征也开始渐渐朝着"精神分裂症型"的方向靠拢,而把他们完全推到"精神分裂症型"这一端的则是泡沫经济的破灭。
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杂志风格的变化上。泡沫经济破灭以前,市面上充斥着像《CREA》、《anan》这样的杂志,它们的读者定位都是公司的高级女白领,因此多刊登一些小资的内容,还积极宣扬"女的也顶半边天"的"躁狂五月病型"的观念。
其实,“5月病”的成因并不是月份,而是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。
随着网友“冬羊夏喵”的一声感慨,不少跟风“5月病”的网友才发现,放到中国的话,不应该是“5月病”,而是“9月病”才对。因为我国新生入学都在9月份,新人入职也出现在7月到9月间。
“5月这么好,阳光照在绿叶上,树木也繁茂,花朵都盛开,夏天才来到。你们干!吗!得!病!
但是,临床上发现,每到这个季节,人的情绪的确很容易出现波动,尤其这时又是春夏交替,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,可能出现内分泌的紊乱,出现情绪波动也比较正常。
其实,如前所述,当前我国社会和日本“5月病”高发时的情况有点类似,年轻人的个性特征也开始渐渐朝着"精神分裂症型"的方向靠拢,所以,对“5月病”及其衍生病种应给予高度重视。
若长期存在上述症状,应尽快找专家就诊咨询,以便得到及时治疗。另外,自我调养对尽早康复也至关重要。至于平时预防,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:
做最感兴趣的事
首先需要依靠自我调节,可以选择做一些自己最感兴趣的事。
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,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,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;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。
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,尤其在周末,譬如打扫房间、骑赛车、写信、听音乐、逛街等。另外,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。
尽量按时吃饭,起居有规律,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。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,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,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。
广交良友
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,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,尤其在境况不佳时,“朋友是良医”。
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,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、逗人发笑、使人愉快的朋友。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,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,减轻五月病状。
避免服用某些药物。口服避孕药、巴比妥类、可的松、磺胺类药、利血平可引起五月病,应尽量避免使用。
另外,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,如谷类、鱼类、绿色蔬菜、蛋类等,对于摆脱五月病也有裨益。
多运动多晒太阳
季节交替的边界,人体身心都比较敏感,有一句老话,叫做‘菜花黄,痴子狂’,意思就是油菜花开的四五月份,一些心理或者精神有障碍的患者情况就会更加严重,比如本来就小忧郁的人,这时候更加惆怅,连带着睡不着。”
而正常的人,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剧烈,加上工作跳槽高峰、学生准备毕业就业的外部压力,失眠的情况也比平时明显。
面对“五月病”或者春夏之交这种情绪变化时,应该多运动,多晒太阳来调节情绪。
“运动流汗能让情绪稳定,而晒太阳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和内分泌的平衡。”
此外,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。尽量按时吃饭,起居有规律,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。
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,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,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。
当然,现在不少人看到一些症状,便会感觉到“中枪”,自然而然地对号入座。
每每到了五月,也到了考前和就业前的焦虑期,所面临的压力较大。而“五月病”的出现,刚好成为自嘲、吐槽的一个缺口。
其实,5月的天是刚刚诞生的夏天,本应是和风徐徐、阳光灿烂的日子,是一年中“最生气勃勃”的时光,应该要理性对待这一时期,平稳度过这段日子。
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,或许5月一过,就迎来阳光灿烂的6月了。
本号所发文章除特别署名外,均为原创,注明出处,欢迎转载。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本号内容及商务合作热线:18911155596,邮箱:1115557898@qq.com。欢迎投稿,开展商务合作。喜欢这篇文章,点赞一下。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。关注本号,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二维码。